文章资讯
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设备在危险复杂路桥检测中上岗
11月22日,2024年道路运输行业科技大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举行。记者从大会获悉,公路建设中那些危险复杂地方的监测和处理,正由机器人和AI智能“代劳”。
大会主题展示区汇聚了数项创新技术与应用方案、高精尖智能设备等,从智能修复养护到数字化公路运维,从新兴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数据治理等,让与会者亲身体验科技创新成果、近距离感受科技带来的惊喜与可能。大会由浦东新区公路学会主办,浦东新区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协办。
2024年道路运输行业科技大会现场。记者 邹娟 摄
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大部分环卫车辆是无法带水作业的,一是环卫车辆水系统易结冰,二是喷洒出的水也会造成路面的结冰,这大大增加了道路行车安全隐患,尤其在高架路,这种情况会更加危险。
现场展示的一款海山25吨多功能道路污染清除车,带有水系统加热功能,同时依托车载装备中能效比最大的海山独家双涡轮复合风机,它的风量和负压是普通环卫车辆的5-6倍,路面不存在积水,因此也不会产生结冰,同时还可以对路面已经形成的薄冰进行清除,从而保障冬季道路交通的安全。
海山25吨多功能道路污染清除车
记者获悉,这款车今年已经应用在浦东高架道路上,效果不亚于进口产品,是国产中最先进的排水性路面养护新型装备。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建科院”)长期承担上海市三分之一道路、桥梁和隧道检验检测任务,其自主研发的爬索机器人为索结构桥梁的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相比传统人工操作存在的高风险和效率低下,爬索机器人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和精准控制系统,可在索结构表面实现自动巡检。目前,爬索机器人可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和关键病害数据,生成检测报告,大幅提升索结构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上海建科院在硬件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桥智检系统”和基础设施运维云平台。以桥梁检测为例,传统人工检测一座大桥需耗费数周时间,而结合无人机和爬索机器人技术,仅需数天甚至数小时便可完成任务,能效提升超过50%。与此同时,通过云平台的数据同步和自动化分析,检测成果以数字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目前,这些技术已在3000多座桥梁和百公里隧道的运维检测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多年来,浦东道运中心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运用物联感知、视频采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初步实现了基础设施数据化,数据采集多元化,问题发现智能化,业务处置协同化,研判决策智慧化。发现问题的主动性、风险隐患的可控性、事件处置的有效性都有所提高。”浦东新区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郁忠斌说道。
- 上一篇
复旦古籍保护研究院十岁了:曾“复活”失传的开化纸,保存寿命可达千年
传云章于千载,存文脉至万年,如何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11月22日,复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下称“复旦古保院”)迎来建院10周年。当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举行。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发言。记者 鞠文韬 摄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谈及学科交叉对于古籍
- 下一篇
中国团队医学顶刊发文:这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有了微创新疗法
11月21日,一项中国团队的重磅医学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这项研究聚焦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新方法。这项研究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长海)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团队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国内31家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完成,研究历